難念的經如何勵志?
上月分享會中輕輕帶過自己中學到大學都是由兩個家姐供養。到了Q&A時間有參加者提問:
「你是細妹有家姐養很幸運, 我有些朋友跟你家姐一樣硬要攬細佬妹上身, 她們負擔很重, 不可能像你一樣談夢想。 我有時看不過眼她們工作太辛苦勸其轉工或休息一下, 但那些家姐總是要死捱下去。你有沒有什麼可以鼓勵一下我那些朋友呢?」
我是受惠者而不是過來人, 但我身邊也的確有不少要養家的大家姐:
- 朋友移居澳洲之後覺得澳洲生活不錯, 索性供細妹到澳洲讀書, 她日日捱更抵夜負責沒有 grant loan 可以申請的天價學費。
- 以前做迫科時一個女同事只有兩三套衣服不停重複穿著, 一把又長又厚的頭髮全年沒有修剪。她常稱讚我的衣服, 我說那只是佐X奴Ladies不算太貴其實你也可以買, 當年月賺二萬多的她說自己很窮, 沒有錢打扮。 原來她又幫屋企交租又負責細佬學費生活費, 剩下來的錢只夠食飯搭車。
- 舊同學父母想「追番個仔」結果生了四個女一個仔, 身為大家姐的她畢業後有段時間要一個養七個。
香港地有很多偉大的家姐*但永遠沒有人報導, 令她們有感孤軍作戰。某些媒體總是男權主義: 把香港女仔描繪成貪慕虛榮不學無術的「港女」; 又或者是老權主義: 總之香港年青人不論男女都是無藥可救的「廢青」。 Well, 如果香港真是充斥着「港女」和「廢青」的話, 經濟究竟是如何支撐, 媒體又怎樣有龐大廣告收入呢?
回應參加者的問題, 我只能說自己的觀察結果:
- 朋友細妹上年在澳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, 她自己終於有閒錢讀MBA和去旅行。
- 舊同事細佬畢業, 她自己又升職, 見她的長髮偷薄了還染了深啡色, 靚了十倍。
- 舊同學的四個細佬妹逐一出來賺錢, 她現在閒時也會去 high tea 和旅行。
而身為細妹的我當年考完畢業試後立即上班, 慢慢經濟獨立, 辭職去南極後也盡快投入新工作。可以鼓勵一下參加者的朋友: 我大家姐搏殺了N個年頭之後, 最近也終於可以重拾畫畫的興趣, 這個月更出版了第一本親自繪畫和寫作的兒童書, 完成了夢想 (書本的詳情另上)。
我只是受惠人沒有資格鼓勵正在供養細佬妹的年青人, 只能說句希望在明天, 加油啊!
*我知道市面上也有不少偉大的阿哥, 不過我身邊只有女性朋友的例子希望大家不要介意~
Instagram: monoglam.co